
作为一个SaaS观察媒体和创业者,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,SaaS里有哪些好业务,有哪些坏业务?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,因为好业务里有做得差的,坏业务里也有做得好的,但如果非要细分的话,我们可以这么来看。 “SaaS产品:解决『公司内』问题,还是『公司间』问题?” 过去的十年里,绝大多数SaaS产品形态都集中在解决“公司内部”(intra-company)的商业问题,比如优化销售和市场工作流的CRM(国外有Salesforce,国内有鲸奇SCRM),解决HR和财务流程的HR SaaS(国外有Workday,国内有简约费控),每一个部门,可能都会有数支SaaS产品解决相应问题。 很多企业家,包括我在内,都没有意识到这类形态的SaaS有什么不妥。直到这次疫情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当头棒喝。这次疫情,哪些企业服务逆势而上,增长井喷?除了我们熟知的远程协作产品(如视频会议)以外,其实所有需要公司间交际的企业服务都会因此受益。公司间交际(inter-company)的SaaS,至少要连接两家公司,同时解决两家公司的需求和问题,比如我们熟知的远程会议(Zoom)、电子合同(法大大)、在线文档(石墨文档)等SaaS形态。这类SaaS相比解决公司内部工作流的SaaS优势明显:- 具备规模网络效应,一家公司会带动另外一家或多家公司使用服务,具备潜在的自传播效应- 产品价值和定位更加清晰,客户更容易上手- 获客成本低(相对),续约率较高(相对) 我把这样的公司间交际SaaS姑且称为SaaS里的好生意。 但好生意未必好做。从竞争的角度来看,远程视频会议这个生意其实就很糟糕,因为巨头太多,前有Zoom和钉钉,后有企业微信和华为WeLink,中间还有头条的飞书,百度的全时,这种战局,基本没有中小SaaS什么事了。我将这样的生意,称之为“好SaaS里的坏生意”。那么有哪些“好SaaS里的好生意”?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候,我们最好多想几步。确定一个优越的SaaS形态并非难事,但巨头会不会切入呢?过去的几年里,市场一直在讲述垂直SaaS的故事,理由非常简单,垂直SaaS不受巨头围追堵截,甚至还可以依附巨头生态,补充客户资源。比如电商里出了有赞(已上市),游戏云出了Ucloud(已上市,当然,Ucloud应当归为PaaS范畴),餐饮里出了客如云(已被阿里8亿收购)......所以第一个问题:一个好的SaaS业务,最好不要好到吸引巨头参与。稍作观察,我们不难发现,其实巨头也在寻找公司间交际的企业服务机会,但他们仅仅在意连接,却未必在意场景。视频会议是一个例外。因为视频会议也是沟通的一种。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或许早就意识到,谁掌握了沟通关系,谁就有更有话语权。这一点在腾讯身上体现的已经过于明显。但沟通有太多场景。协作类的沟通是一方面,比如文本、视频或者文档协作,但商务流程的沟通却很少有人注意到。如果我把前者称之为“随性沟通”,那么包括合同的流转、协议文件的签订这类商务流程沟通则可以称之为“刚性沟通”。这里面我们不得不提一家公司,法大大。我注意到法大大,是出于我们自己公司的签约需求,因为客户在家办公,没有公章,也无法快递,于是提议我们使用电子签名,在此之前,我早就知道美国的DocuSign这家电子签公司,但似乎没有对国内公司开放,于是只好寻找国内的电子签约SaaS服务,这才找到了法大大。